● 资讯

萍乡上栗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厂家直供

发布:2024/4/26 20:07:04

萍乡上栗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厂家《想咨询价格的客户请客服电话》
萍乡上栗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拨打电话:潘经理(1)(6)(5)(6)(8)(2)(5)(1)(1)(1)(1)

环氧涂层钢筋特性
环氧涂层钢筋是对普通变形钢筋进行除锈、清洗、打毛、加热后,用环氧树脂以电离子的方式喷涂在钢筋表面,涂料固化、冷却后再对钢筋进行微孔出来的一种钢筋材料。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环氧涂层钢筋,其表面涂层必然是连续 ,能够在钢筋表面形成一种隔绝水、氧等侵蚀性介质的的物理保护层,能够提高结构物抵御外界侵蚀的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相对于其它涂层类型的钢筋来说,环氧涂层钢筋的 较低,工艺更加简单,在 性、防腐性、环保性方面表现更好;而相对于普通钢筋来说,除了防腐 以外,环氧涂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更薄,在工程应用方 有 的.

环氧涂层钢筋在施I中应减少吊装次数,吊装应采用不会损伤涂层的绑带、麻绳或多吊点的韧性吊架,直接接触环氧涂层钢筋的部位应设置柔软的支垫物,并不得在地上或其他钢筋上拖拽、碰撞或承受冲击荷载。
对环氧涂层钢筋进行剪切、弯曲及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损伤其涂层。对钢筋台座上的支座和芯轴等直接与环氧涂层钢筋接触的部位,应配以尼龙套或其他适宜的塑料套;架立环氧涂层钢筋时,不得采用无涂层钢筋支架架立,而应用以尼龙、塑料或其他柔软材料包裹的钢筋垫座或垫块进行架立;绑扎环氧涂层钢筋的绑丝亦采用类似材料包裹的金属丝,不得直接采用普通金属丝进行绑扎;在同一结构或构件中,环氧涂层钢筋与无涂层钢筋不得有电连接。

操作要点:
1、基层
用机械打磨或喷砂的方法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对于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或蜂窝、麻面以及拉墙螺杆用的锥体孔等缺陷,要进行修补。
对于混凝土裂缝,要沿裂缝方向将其切成V型口,将松动石子、骨料等精除等待修补;对于混凝土表面的气装、针孔等缺陷用小锤扩成V型口等修补;对于拉墙螺杆用的锥体孔及较大的混凝土缺陷(孔隙深度大于50mm), 要用干砂浆或混凝土修补,进行必要养护,至干透为止。
修补后的混凝士表面要用打磨法将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用缟压空气将表面干净 终使混凝士表面粗糙、均匀、干净,用手触摸时无灰尘和其它杂质,以利于下层涂漆的施工。
2、环氧树脂砂浆修补混凝土基层及满涂
( 1 )用环氧树脂砂浆填补混凝士表面经后产生的V型口,使混凝土表面形成一 个平面,待修补的环氧树脂砂浆干燥后,在整个混凝土表面满刮-层环氧树脂砂浆,以盖住混凝土表面微小的缺陷。环氧树脂砂浆干透后,用平板砂光机将表面打磨平整。
( 2 )打磨好的表面存在的小缺陷时,可用环氧树脂面漆C/L890直接修补;打磨好的表面存在在较大的缺陷时,要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修补完、干燥后进行打磨直至满足要求。
3、环氧树脂面漆施工
( 1 )按体积比1: 1将C/L 890的主剂与硬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后,掺入体积配合比为15%的2#或33#稀释剂(一般夏季常用2# ,其它季节用33# ) , 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对于大面积涂层,采用真空喷涂机施工环氧树脂,在规定的厚度范围内,每层环氧树脂都采用纵向一遍,横向-遍的喷涂方法,每层湿膜厚度约为。对于小面积涂层,采用软毛刷涂装达到涂层规定的厚度。为确保完全覆盖,对于同一种面漆,保证成形颜色的同时使相邻两层采用不同的颜色间隔涂.
( 2 )安全壳级和去污级环氧树脂涂层面漆施工方法按照上述法进行,安全壳级面漆要漆四层,去污级面漆要涂两层。
(3 )玻璃纤维级涂层漆施工要复杂- 些。待环氧树脂砂浆完成后,在贯穿件及- -些重要节点周围用聚硫橡胶密封,用铝箔带交其覆盖, 粘贴,表面再喷涂层C/L890面漆 ,将玻璃纤维布嵌入环氧树脂中,然后再喷涂一层C/L 890面漆,待环氧树脂养护期满并干透后,在面层上喷涂三层C/L890即可。( 贯穿件位置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施工节点图1 )
4、环氧树脂的拌和
保证环氧树脂主剂与硬化剂按体积比1:1拌和均匀,要求用机械搅拌(少量时可采用手工工具拌各) ,搅拌时间1~2分钟。且拌和好的环氧树脂要在2小时内用完。
5、施工缝的留设
相邻环氧树脂涂层施工面留设施I缝时,在施I缝处用胶带纸粘贴依次错台留设不小于25mm宽度的搭接缝。
萍乡上栗环氧树脂涂层钢筋专门用途的碳素钢,桥梁钢、船用钢等,基本上采用碳素结构钢的表示方法,但在钢号 附加表示用途的字母。 碳素结构钢钢号头的两位数字表示钢的碳含量,以平均碳含量的万分之几表示,平均碳含量为.45%的钢,钢号为“45”,它不是顺序号,所以不能读成45号钢。锰含量较高的 碳素结构钢,应将锰元素标出,5Mn。沸腾钢、半镇静钢及专门用途的 碳素结构钢应在钢号 特别标出,平均碳含量为.1%的半镇静钢,其钢号为1b。

网友评论:(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盛丰建材网。)

查看更多评论

资讯信息

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