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务实为本传动设备伺服式DM150L2-12-22-110斜齿伺服减速器

发布:2024/4/19 13:43:56 来源:ymcdkj

2-110斜齿伺服减速器
《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时期继续维持原有标准,淘汰4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铸造高炉)、3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推进兼并重组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有企业7多家,其中生产粗钢的企业5多家,平均规模仅1多万吨,前4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仅占 总产量的27.8%,远落后于美、日、韩7%至9%的水平。产业集中度低,一定程度上导致或加剧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及无序竞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工业创新能力和行业自律能力的提高。


行星齿轮减速机工作原理:
1)齿圈固定,太阳轮主动,行星架被动。 此种组合为降速传动,通常传动比一般为2.5~5,转向相同。
2)齿圈固定,行星架主动,太阳轮被动。此种组合为升速传动,传动比一般为0.2~0.4,转向相同。
3)太阳轮固定,齿圈主动,行星架被动。此 ,转向相同。
4)太阳轮固定,行星架主动,齿圈被动。此种组合为升速传动,传动比一般为0.6~0.8,转向相同。
5)行星架固定,太阳轮主动,齿圈被动。传动比一般为1.5~4,转向相反。
6)行星架固定,齿圈主动,太阳轮被动。此种组合为升速传动,传动比一般为0.25~0.67,转向相反。
7)把三元件中任意两元件结合为一体的情况:当把行星架和齿圈结合为一体作为主动件,太阳轮为被动件或者把太阳轮和行星架结合为一体作为主动件,齿圈作为被动件的运动情况。行星齿轮间没有相对运动,作为一个整体运转,传动比为1,转向相同。汽车上常用此种组合方式组成直接档。
8)三元件中任一元件为主动,其余的两元件自由:从分析中可知,其余两元件无确定的转速输出。



减速机的2个重要概念
对于伺服专用减速机,不论何种形式,通常都会涉及后面讨论的性能指标。然而,可能是由于商业上需要,通常各个厂家并没有对其样本上的各种参数出明确的定义,这给产品的对比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讨论指标之前,我们先明确两个描述齿轮箱工作状况的重要概念
1, 占空比(Duty cycle) (ED)
占空比指的是减速机在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内,实际动作的时间占到整个工作周期时间的一个百分比。这是判定工作模式是S1(连续工作)还是间歇工作(S5)的一个参数,计算如下:占空比ED=(加速时间+工作时间+减速时间) / (加速时间+工作时间+减速时间+停顿时间)
2, 工作模式(S1,S5)
工作模式标准概念源自于电机应用,是由电子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设立的。后来引申为所有以电机驱动为主要驱动源的传动部件的工作模式。
S1 – 连续工作模式,在恒定负载下运行一段时间以达到电机的热平衡。“热平衡”指温度升达某个数值后不再上升,通过有效散热与周围环境达到温度平衡的状态。
但是由于不同产品的温限不同,通常是用产品的各种零件中热稳定值 弱的部分,比如电机一般指线圈,而齿轮箱一般指润滑脂,因为温度太高可能破坏油膜的稳定性。图B-18示典型电机升温曲线,
时间长了进入了“热平衡”状态
在齿轮箱应用中,厂家根据其实验数据,往往会给出具体的数值来定义工作模式。
S1工作模式(连续工作模式)是指齿轮箱不间断工作超过15(20)分钟,或者工作占空比大于60%,并且齿轮箱的温度不能超过90(70)℃。()里的数据是有些厂家的不同数值。----工业界的标准够乱吧!
S5 工作模式(间歇工作模式)是指工作占空比小于60%,另外需要考核起停频率,也就是说在一个小时内的起停次数不能超过1000次,否则需要在计算力矩时,要乘以冲击系数Fs。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选型使用中,我们往往遗漏工作模式,脱离工作模式的额定力矩指标,是不可以作为选型指标使用的,这点在实际选型中往往会被忽略,进而导致减速机使用中出现意外损坏问题。



永磁同步电机的功率因数大、效率高、功率密度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驱动 电机,但正由于电磁结构中转子励磁不能随意改变导致电机弱磁困难,调速特性不如直流电机,目前永磁同步电机理论还不如直流电机和感应电机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电机效率:永磁同步电机低率较低,如何通过设计降低低速损耗减小低速额定电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2)电机的弱磁能力永磁同步电机由于转子是永磁体励磁随着转速的升高电动机电压会逐浙达到逆变器所能输出的电压极限这时要想继续升高转速只有靠调节定子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增加直轴去磁电流来等效弱磁提高转速,电机的弱磁能力大小主要与直轴电抗和反电势大小有关,但永磁体串联在直轴磁路中,所以直轴磁路一般磁阻较大,弱磁能力较小,电机反电势较大时,也会降低电机的转速。

+

0T1
120Z T3


网友评论:(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盛丰建材网。)

查看更多评论

资讯信息

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

内容